close
兒童學習的黃金期通常指的是3到7歲的幼兒期或學齡前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大腦發展迅速,對於語言、數學、社交和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學習有較高的敏感度和學習能力。
超過了黃金期後,孩子的大腦仍然可以學習和發展,但相對的學習能力可能會降低。這並不意味著補強沒有效果,只是在黃金期內學習效果可能更佳。因此,如果孩子已經超過了黃金期,也可以透過補強學習來提升能力和知識。
因此要是錯過了這時期也不要氣餒,人類的大腦即使在年老後仍有新生神經進行學習的可能的。可以透過“優雅老化的大腦守則”這本書,參考關於阿茲海默症的修女研究,即使大腦已經呈現阿茲海默症的病症,卻依然利用新生的神經網路正常生活。
關於兒童學習的最佳時機,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和發展步伐,因此在任何年齡都可以開始學習和補強。重要的是給予適合孩子年齡和發展階段的學習機會和環境,讓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和享受學習的過程。
備註:
大衛.斯諾登(David Snowdon)博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流行病學博士,1986年在明尼蘇達大學展開修女研究。1990年他將修女研究搬到肯德基大學醫學中心的「山德斯-布朗老化研究中心」,並在此擔任神經學教授。身為全球頂尖的阿茲海默症專家之一,他曾在北美與歐洲各個科學會議中多次發表研究成果,並於重量級醫學期刊,如《美國醫學協會期刊》、《老年醫學期刊》等發表論文。
678位「聖母學校修女會」的修女,自願參與這項長期的追蹤研究。她們加入時的年齡在75到107歲,每年接受身體檢查和各種心智評估,且死後捐出大腦,以供研究腦部病理變化和臨床症狀的相關性。
明尼蘇達曼卡多聖母學校修女會的修女中有85%受過大學教育,有90%當過老師,她們還有健康並且相似的生活方式,接受了相似的醫療照護,這就使得研究對象有很高的同質性,從而使這項研究有力地排除了許多干擾因素。
她們以長壽和進入老年後神智仍然很清楚而聞名,表面看來,她們當中沒有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直到一些修女過世後進行大體解剖,科學家才在她們腦中發現阿茲海默症中最具特色的神經纖維纏結與斑塊。然而,儘管她們腦中出現阿茲海默症最明顯的神經病理特徵,她們卻還能在晚年時繼續維持心智能力。這怎麼可能發生呢?
最符合邏輯的解釋是,在她們過去一生中,因為進行許多認知活動所產生的神經保護力(新生成的神經元與她們之間的連結),使得她們足以與失智中的大腦抗衡。即使大腦中已出現疾病的生物性指標,修女們的神智仍相對維持正常。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