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信長幼稚園到國小,從知道他要早療到現在還是學習困難的狀況.....
每個人都告訴我,不管是資源班老師或是治療師,他們都說我很認真。
我很謝謝他們的鼓勵跟肯定。
但認真與否,我很清楚在信長身上的效果其實還是落後於他人的。
我覺得認真很好,但過度都會造成無形的壓力...
努力不一定有成功,用錯方向、過度用力都還是可能的。
學習不一定會有正向結果,甚至有時候,學習帶來的挫敗感就像是一種背叛.....
我沒有想要否定努力,但審視自己努力的方向跟內容一直很重要,甚至自己還是不小心迷失在盲點中....
我太想要做很多複習,可是近日來信長拖延功課的狀況變嚴重了,沒有完成課業就沒有時間複習。
為了提早完成作業,我規定時間、做出要求都無法改善,因為課業對信長來說,變多變難了,大概光是想到還有那些,就不是很想寫了,自然就拖。
接著我開始感到生氣....理由是我不理解信長拖延時間但一直玩玩具的理由。
但回頭審視這樣的要求對信長可能不大合理。
我認真的要求完成時間,但信長壓力倍增,這樣真的好嗎?為了想讓他回普通班,資源班國文變難了,他要多造詞。(對信長來說是一開始的挑戰)
最近我們都快要9點才完成所有作業,仔細想作業花上這樣的時間,作業內容對信長真的很難吧.....
過去的量沒有這麼重。
(對大人來說不難,對孩子來說比較難)
每當我感到生氣或是不解孩子行為時,我覺得只是我自己想得太糟糕了。
一個孩子是因為我的權勢,被卡在一個時間裏要求完成作業,但我就算不去威脅他或是要求他,他還是能夠完成這些作業,只是時間比較晚點....
假日我要求信長做點複習,後來姐姐秀吉也催促他後,他開始崩潰痛哭....
我們的獎勵制度又為此做了大調整,變得更鬆,在孩子認同的時候才做練習。
我理解自己在這其中過度給孩子產生壓力了。
雖然我還為此感到不悅,獨自跑去太陽底下散步30分鐘,但我知道自己的大腦需要點脫離、冷靜,跳脫自己過去理解的範疇。
我的孩子只是一個孩子,我的期望與作為恐怕不該過度嚴苛。
或許我想得已經不再是努力、認真的範疇,但我不該把努力放在自己的期望,而是應該更關注孩子跟我的關係上....
曾經在ptt上看到一個人這樣寫:
“經濟實力的差距是可能追上的
但家庭幸福的差距,可能一輩子都改變不了
而這才是人生最殘酷、最遺憾、最遠的差距
再多的錢都買不到一個幸福的家
幸運的人,打通電話回家就不用看心理醫生了
不幸運的人,打通電話回家就得去看心理醫生。”
我可不希望孩子碰見我,就想要去看心理醫師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