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你瀏覽台灣社團“家有青少年與家長崩潰日常”,即將國中或正值國中、高中的孩子,讓家長頭痛不已。
我也面臨了這個階段,我家姐姐秀吉在國小五年級就開始了,批評媽媽的道路。
這個過程讓我不是很舒服,她說原以為大人長大了會比較成熟,但看媽媽並非如此。
如此直接尖銳的想法,或是比較,“媽媽為什麼不像別的媽媽脾氣好呢?”
“你為什麼不想變得脾氣更好?”
(她認為我從沒想改變,我舉出我努力的客觀事例問她時,她發現自己確實忽略了很多,忽然就不再提了)
每當她提出這樣的言論時,我一開始會為自己辯駁。
但先生說別當一回事,他說我回話總是把氣氛搞僵,只要不在意就好了。
為此我努力的不作反駁了,儘管心裡介意,但以前教育孩子時,我們也是如此的尖銳直白,那孩子被批評時,心裡也是如此吧....立場顛倒罷了。
或許有人覺得這時候更需要管教孩子,但管教要到能夠深入內心,尤其是自我主張逐漸的孩子,恐怕要更加思考策略了。
在這個追尋自我的過程,有人透過批評、有人忍耐、有人自我調整,每個孩子展現的方式不同,我們大人也在學習嘗試面對這些改變,孩子只是從接受方轉為另一個想要表達的狀態了。
不少父母回應這段時間撐過去就好了,等待孩子轉為更成熟的個體。
我在接受孩子批評時,也柔性勸導,希望她思考對我們這麼親密的人,採取的態度是否會延續到以後可能跟她親近的人。
姊姊秀吉的堂妹來我們家玩時,她批評父母的狀況跟我家如出一轍啊,我嫂嫂被她直言時也說,裝作沒聽見吧!
家有青少年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