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些天外飛來的事,尤其是不在預期計畫內,往往都會讓信長無法接受,他都會有一陣子的情緒醞釀,或是大哭。
國小四年級的信長,情緒的穩定已經較好,但我發現,要是發生了不在他預期的狀況,他依然還是會情緒激動。
這點跟我很像,我自己到成人還是無法控制住對環境變動的焦慮情緒,我會明顯表現得很慌張。
比如這週他忘了帶一份作業回來,如果無法拖延,他就必須回學校拿。但他期待的是,媽媽騎機車帶他回校拿,可是我是覺得這是自己份內的事,曾經也發生忘記帶作業回家,我後來是帶他走回去拿。(10分鐘路程)
但信長不喜歡,他就是想要媽媽騎機車帶他去...情緒就爆炸了。
我無奈的收拾準備出門,但我告知他,我們可以走路去,我跟你一起去拿。
(學校課後班時間到5:30,信長當時是4點多發現沒有帶到功課)
他嗚嗚咽咽的哭著,他非常不願意,情緒上也無法接受這個狀態,我只好稍待一下,等他發洩完畢。
堅持原則還是顧慮情緒?但我覺得培養孩子去意識自己該負責的事情,依然很重要。
我唯一能做的,是問好學校教室關門的時間,帶信長一起回學校拿。即使拖了約20分鐘,信長還是不情願的跟我一起走出門,前往學校。
他的不甘願的情緒一直都在,走在人行道上,他避開我一段距離,只要路上沒有安全問題,就讓他好好消化吧....
終於抵達學校,信長跑回教室拿了作業,還是沒有解開心結,但拿了作業後的心情似乎有好轉....。
之後他漸漸敞開笑容,也似乎比較能夠跟我講話了,我跟他說,“媽媽小時候忘記,也是自己跑回學校去拿作業喔!”
“下次回家前多檢查一遍好嗎?這樣就不用再跑回學校,還要花時間,很麻煩吧?”
他點點頭!
現在我都會盡量在發生的當下不要讓自己碎碎念或是抱怨、生氣孩子的行為了,當媽媽真的很容易一直念...
但我還是堅持,孩子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好好處理的原則。
全站熱搜